消费振兴,质量先行,信任为本。陕西省聚焦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,以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,打通“质量提升-品牌增值-消费信心”全链条,走出了一条以质量信任提振消费、以品牌建设赋能发展的新路径。2025年,陕西省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公布,为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了“陕西经验”。
作为富平县地理标志资源中的核心代表,“富平柿饼”在富平县市场监管局牵头推动下,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建设,以“地理标志+全产业链”为路径,整合多方力量构建质量品牌生态,成为传递质量信任、提振消费信心的典范。
一是聚合资源建体系,夯实品牌培育根基。富平县市场监管局整合多方力量,依托本地特色地理标志资源,建立“富平柿饼”品牌培育库,联合农业、行业协会等整合质量基础设施,培育柿饼加工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、省级4家。二是驱动创新提品质,强化质量信任内核。富平县市场监管局推动发布《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富平柿饼》(GB/T 45896-2025)国家标准,加快冰柿团体标准制定,联合省知识产权局等设立专家指导站强化标准化指导;支持柿子全产业链获专利19件,推动酿酒、制醋等工艺标准化。三是精准运营强传播,释放品牌市场价值。明确“甜蜜中国”品牌定位,优化商标授权管理,41家企业获专用标志使用权,年使用量超200万枚。组织中央媒体采风、“富平柿饼 好‘柿’成‘霜’”直播(在线万),推动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清单及“一带一路”品牌汇编,2025年品牌价值突破40.25亿元。四是全链保护筑防线,提振消费信心。构建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行业自律、监管保障”全链条保护机制,将“富平柿饼”列入全国首批网络保护白名单;依托陕西省首个地理标志展示中心提供全链条服务,通过特色直播实现交易额8000多万元。
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、中国革命圣地、新中国的摇篮,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。多年来,延安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,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,打造了“延安苹果”“洛川苹果”两大区域公用品牌。一是强化标准引领,夯实延安苹果品牌支撑力。结合苹果产业果苗繁育、质量管理需求,积极推动延安苹果研究院、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加强选育及标准化建设,推动制定《洛川苹果标准综合体》。二是坚持品牌培育,提高延安苹果品牌竞争力。深入实施“延安精品”培育行动,鼓励培育新产品品牌、企业品牌,健全苹果产业质量分级制度。大力开展品牌宣传、推介,保障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、中国陕西·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等展销活动成功举办。三是做实服务支撑,创新建成以融合计量、标准、认证、检验检测、质量管理、品牌培育、知识产权、商品交易等要素资源为核心的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体系,面向企业、产业等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。
2024年,全市苹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6.7亿元,“洛川苹果”品牌价值达到829亿元、位居全国水果类价值榜首,“延安苹果”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,并以92.45亿元品牌价值稳居全国苹果类第二,品牌传播力全国第一,“延安苹果”与“洛川苹果”双双入选最受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。
汉中仙毫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走出了一条“以文塑产、以技提质、以旅增效”的融合发展之路。汉中强化地理标志工作,多举措助推茶产业发展。一是加强地理标志宣传,印发相关通知,鼓励企业申报使用“汉中仙毫”专用标志,目前用标企业达126家,居全省首位。二是积极推动品牌“走出去”,参加20余场高规格茶博会,举办专场推介会。“汉中仙毫”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目录等,获多项荣誉,远销10多个国家,年出口超5000吨。三是完善产品标准体系,出台多项标准文件,召开培训会指导企业按标生产,支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。依托多家检测机构,2021年至今共抽检地产茶叶920批次,合格率98%。四是实施公共服务项目,形成企业需求目录,为3家企业提供专利导航等服务。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编制手册、举办对接会,与金融机构合作,促成两家企业融资共495万元。五是出台多项管理制度,每年开展春茶专项保护行动,多部门联合打击侵权行为,构建全方位保护格局。
“最安康”是委托安康市品牌建设联合会运营的区域公用品牌,授权富硒产业协会、电商联合会会员单位使用。品牌以“最具安康特色、最安全健康”为内涵,致力成为最可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。通过“品牌培育、品质溯源、产业帮扶、营销推广、电商孵化、信用建设”六大标准体系和“1+N”产业联盟,推动安康农特产走出去、经济效益提升、群众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。一是搭建产销平台,建成线个,配套仓储物流基地。二是创新利益联结,推行“1+1”“1+N”“1+X”合作机制,提供品牌策划、电商孵化等多元化服务。三是强化品控溯源,制定248项团体标准,采用“三直”模式,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溯源体系,打通全国销路,建立稳定收益机制。四是融合生态文化,以“安全健康”为核心,结合富硒生态文化开展推广,打造“政策+市场+富硒+文化”资源磁场。
该品牌带动农特产品销售9.37亿元,孵化“醉安康”“帝馔”等子品牌,形成品牌服务矩阵。获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三等奖、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金奖等荣誉,评定为陕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。制定团体标准248项,取得商标、专利、著作权等26项。被人民日报、新华网等60余家媒体报道,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原标题:《2025年陕西省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——区域公共品牌传递质量信任提振消费信心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